2023
03-26
10:31
来源
南通日报
一场春雨,带来绿色的希望。3月22日,沐浴着蒙蒙细雨,长江边1500亩滩涂上,碧绿的麦苗为大地铺上了美丽的毛毯。“有党员志愿者、党员农技员上门提供技术支持,我有信心种好这块围垦地。”海门区海永镇的种粮大户赵一春看着满目翠色,脸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一号文件把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第一部分,也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不仅是硬任务,也是海永镇干部群众的共识。
海永镇位于被长江环抱的崇明岛北首,是海门区的“飞地”。“围垦”精神在海永这块土地上早已深深扎根。五十多年前,永隆沙只是一片芦苇荡,勤劳、勇敢的海门人就划着小船、背着箩筐,把三千亩芦苇荡逐渐围垦成如今的14.88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地方小、土地少,新围垦地全是沙土,如何更好地增加粮食产量是摆在全体镇村干部面前的一大难题。这1500亩新围垦地原是长江大堤外的一片滩涂,前些年由村民们自行垦种,土地不平、效益不高。去年,海永镇党委、政府将1500亩新围垦地发包出租给种粮大户赵一春。经过土地平整后,赵一春在这里播种了小麦。
“我了解到,前两年这块地曾小范围试种过小麦,亩产约为400斤,可到底能有多少产量,我心里也没底。”赵一春告诉记者。镇农业农村部门的党员主动上门为赵一春服务,就围垦地特性,指导他如何科学施肥、补种补栽等。进入返青期后,又上门和他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灵活进行肥水管理等。“虽然这块围垦地土壤沙化,肥力差一点,但只要坚持种过几茬,地就能‘熟’了。”赵一春笑呵呵地说。
背靠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海永镇充分释放联结上海的“飞地效应”,重点发展“精致农业、高端文旅、创意会展、康体养生”四大产业。今年以来,海永镇立足自身特色产业,将实践课堂放到产业发展现场、乡村振兴一线,通过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让党员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强本领、促振兴、见实效。“产业有干头,日子才有盼头。”居民吴玉珍说。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