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09
10:27
来源
南通日报
天气晴好,春光明媚,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在南通高新区,南通泽宥文创中心主体封顶,现已进入内外装修阶段,今年年中将面向公众开放。
南通市通州区拓玉文化产业园董事长王拓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对文创中心的建设倾注了不少心血:“文化是我心中最深的执念,古稀之年的我希望尽一份力,让大家领略到更多的文化之美。”
“草根”逆袭成企业家
王拓1953年10月出生于通州区石港镇,小时候家里开了一小商店,售卖文房四宝,他也跟着学习制作手艺。可惜的是,王拓上到小学就没有继续念书,步入社会谋生。
1978年,王拓到石港镇铸管厂当起了电焊工,勤奋好学、兢兢业业,纯熟的电焊手艺让他在工人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小组长。1984年以后,王拓先后被调到石港自来水厂、石港乡镇企业局任职,“那时候从一个手艺人转到政府上班,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细细想来,这一切都源于自信和敢闯。
敢闯敢试,转眼间他迎来了又一次机遇。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允许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创办企业。王拓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所在单位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绣衣厂,他任厂长。外出参展、接洽经贸,绣衣厂经营之路充满挑战,也充满惊喜。王拓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一咬牙决定去搞企业。”王拓后来自己创办衣着公司,招收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过来工作,渐渐有了一些影响力。天道酬勤,他经常带着成衣去日本参展,很快成了展会中关注的焦点,日本客商将一大批玩具交给他制作。他善于观察、不怕吃苦,从玩具生产中发现了商机。
安于现状还是勇于开拓?王拓选择了后者。在通州金沙,他筹资整合了南通周边的玩具小作坊,创办了一家大型玩具厂,解决了6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当时农民收入普遍不高,但是在我们厂里工作,月工资可达800元,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高的工资水平了。”王拓说。日本、韩国、美国的订单量纷至沓来,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玩具大王”。作为通州的纳税大户,他连续3年受到政府表彰。
实力跨界文化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给玩具厂带来重创,国外的订单大幅削减。王拓再次跨领域发展,整合资源,将原先的厂房作为商业资源出租,效益十分可观, “换道超车”首战告捷。
采访中,王拓告诉笔者,小时候读书不多,所以他在创业的时候也一直在不断学习,也希望为文化产业做点事。2014年,南通市通州区拓玉文化产业园成立,文化产业园占地28亩,总投资近3000万元。产业园成功引进红木艺术馆、太极馆、书画创意工作室等10个文化经营服务类项目。
王拓说,文化业是良心产业,所以他在管理上需事必躬亲,专注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他常常为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到来而让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创新创业。
拓玉文化产业园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始终心系公益,不忘回报社会,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学子。
2021年,南通泽宥文创中心开工建设。王拓笑着说,“我们文创中心由新加坡设计师设计,G20峰会设计师规划设计基础设施,所以在招商时自设门槛,尽可能招引高端服务业入驻,引进品牌文化公司加盟,助推通州文化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溯源红木文化之根
很多年来,大多数人对王拓的印象,仅停留在企业家身份上,而今天,熟悉王拓的人,更多地称他为红木收藏家。
在他的红木艺术馆里,现有藏品款式达上百余种,包含缅甸花梨木、紫光檀、大红酸枝、大叶紫檀、金丝楠木等材质中高档红木家具、工艺品以及各式笔筒、摆件、佛珠手串。
“就收藏而言,我有别于其他藏家,因为很多人收藏只归于收藏,而我却可以将这些优秀家具通过一比一的复制推向市场,为消费者带去真正凝练了历史与文化的作品。”王拓介绍,他的艺术馆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致力于创新,获得江苏优质诚信企业称号;红木筷系列获得2010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红木家具荣获江苏卫视上榜品牌。
王拓说,为了迎合更多用户的喜爱,红木家具也开始从传统家具样式向着创新型红木家具样式的方向快速发展,年轻人更加青睐新中式。除此之外,王拓正致力于将红木家具与文创、旅游、酒店、餐饮等领域跨界结合,走出融合发展的道路。
时光匆匆,每一步都很坚定。王拓坦言,自己收藏除了增值外,更多是对文化和文明的敬畏,秉承推广、传播和传承的责任感,追溯红木文化之根,让独乐乐变成众乐乐。
(作者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