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05
09:39
来源
南通日报
【人与江的故事】
草木萌发,春潮涌动。
3日,记者走进南通港横港沙新基地看到,厂房林立,岸边屹立着数台卸船机与装船机。南通港码头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陆建国向记者介绍,卸船机抓取货物后送入总长6.5公里的输送廊道,借助皮带机系统将卸下的货物全封闭送至仓库,整个过程可通过中控室远程操控,实现智能调度。
“以前的作业方式,是通过抓斗把货物抓出,借助车辆进行短驳运输,抓斗抓不干净,扬尘没法避免。如今除了输送廊道全封闭,作业过程中还辅以喷淋系统、负压吸尘系统,作业方式更加绿色环保,再不见尘土飞扬场面。”陆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也是一名资深港口人。1992年至今,陆建国在南通港一干就是三十年。从曾经的天生港务分公司、姚港港务分公司、狼山港务分公司,再到如今的南通港码头管理有限公司,陆建国不仅见证了南通港(港口)集团的转型蝶变,腾退港口岸线,搬迁后新港区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更是对南通“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承诺有着切身体会。
港口码头,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前沿阵地,也是绿色护航的支点。
2018年,南通市区段的狼山港区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2019年又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和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陆建国对此记忆深刻,彼时的他负责搬迁期间的资产处置、安保维稳工作。“以前的狼山港区主要业务是铁矿石、硫磺储运和集装箱运营,港区建设于上个世纪,基础设施比较陈旧,环保设施先天缺失,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小困扰。”陆建国说。
腾笼换鸟、凤凰涅盘,百年老港得新生。2018年11月,南通港横港沙新基地开始建设,将新世界3号、4号泊位改造为一个7万吨级、一个1万吨级泊位,陆建国负责其间的安全管理工作,2020年12月31日工程竣工验收,并获评省级平安工程。2021年6月3日,新世界3号、4号泊位获省政府对外开放批复,自此横港沙新基地内外贸畅通,目前主要储运化肥、石英砂等散货。占地684亩的横港沙新基地,是南通港散货功能转移的“升级版”,承载着南通港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使命。
作为南通江海港口群“一港四区”西部片区排头兵和新引擎,南通港码头管理有限公司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标准布局谋划横港沙新基地,率先提出建设“绿色、和美、赋能”样板品牌。在南通华能电厂等多方支持下,公司在横港沙新基地绿化空地和建筑物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共建绿色低碳示范区。“目前光伏发电一期项目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也已并网发电,一个月最多可节省12万元电费。”未来五年内随着5号、6号泊位的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容量将达到20兆瓦。
春和景明,山水相依。曾在狼山港区工作的陆建国,闲暇时光经常在五山片区散步。随着港区整体迁移,昔日堆成小山似的硫磺和铁矿砂早已不见,目之所及,樱花、桃花、杏花等百花齐放。陆建国说,感受到了过去不曾体会的鸟语花香。
【城与江的互动】
港口是南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因港而兴,亦为港所困。原南通港狼山港区建设于上个世纪,曾是全国最大的硫磺集散地,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紧邻城区,污染不可避免。林立的码头工厂遮蔽了长江,也潜藏着生态危害。南通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让港与城从相互挤压到协调共生,是南通转型发展的关键。
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总体部署,南通港(港口)集团实施沿江老港区业务转移和码头搬迁,统筹老港区功能调整与新港区开发建设。从设备选型智能化、生产全过程低碳化,再到港区运营的精益化,南通港人发挥好港口的拉动和放大效应,在长三角新一轮港口建设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南通,大江之尾海之端,有责任、有义务为长江永葆生机做出“跑好最后一棒”的贡献。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五山片区已成为南通一张亮眼的生态名片。以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为前提,南通创新开展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全力打造层次分明、色彩优美、功能完备、效益多元的沿江生态廊道,展现江风海韵的“岸绿水美”。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长江岸线上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比例,由48∶3.5∶48.5优化为35.1∶4.3∶60.6,到2025年,长江生产岸线占比较“十三五”末将再降20%。
(记者 严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