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09
14:32
来源
江海晚报
9月开学季,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中专部10名应届毕业生将陆续进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深造。从1993年至今,该校已有202名盲聋学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这些身残志坚的青年人在大学里刻苦攻读,学会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后实现自身价值,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原名南通盲哑学校,由清末状元、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1916年创办,是全国第一所国人自办自教的特教学校。学校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于一身,是一所为盲、聋、培智学生提供康复训练、文化教育及职业培训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残疾人单考单招是残疾人高考的一种特殊形式,招生对象限定为具有听力障碍或视力障碍的高中毕业生,每年的3月、4月举行,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等以及专业考试。
“学校第一位考取大学的聋生名叫戚驰,考取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班主任是胡秀珍老师。”民进南通特教中心支部原主委、退休教师胡志坚,对戚驰印象深刻,“小戚品学兼优,有文艺特长,曾参与哑剧《小草歌》表演,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奖。”
身边是战友,身后是祖国……4月上旬,南通籍聋人画家朱玉培在上海浦东居家隔离期间,凝神创作了3幅电脑手绘抗疫题材作品,致敬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他是南通盲哑学校(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前身)1999届毕业生。朱玉培3岁那年因为药物中毒而失去听力,不能言语。
“像朱玉培这样考取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不俗成绩。”特教中心教务处主任吴晓燕介绍,学校根据残障学生历年录取情况,并跟踪他们就业状况制作了饼状图。大数据显示成才定律:经过高等院校深造后的残障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他们总体就业率较高,发展态势良好。
缤纷社团 精彩绽放
8月上旬,第五届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比赛成绩揭晓,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天虹排舞队荣获听力融合组串烧、听力融合组自选曲目两个特等奖,还获得残疾人排舞推广先进单位称号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徐玲、顾师洁、刘怡、杨燕4位老师获得优秀教练员奖。
特教中心大力推行排舞运动,2016年成功举办全国特校第一届排舞公开赛。天虹排舞队每周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将排舞引进律动课、体育课,职业中专部增设排舞课程,全校师生都参与到排舞运动中,律动课、体育课、课间操、各大庆祝活动,处处排舞飞扬。2016年至今,天虹排舞队在全国、省级排舞公开赛上共获17个特等奖,获评南通市教育系统十佳文体社团。
学校以科学创新教育为抓手,依托达仁少年科学院,组织残障学生开展八大类科创活动,学生在与健全孩子同台竞技的各级科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名盲生连续3年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近200名聋生在市、区创新比赛中摘金夺银;盲生葛高和朱姝颖获评南通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盲生孙陈婧获评南通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近年来,获省、市、区5项科技创新教育团体荣誉表彰,学校获评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三星级先进集体。德育处主任王慧云老师获评全国优秀科创教师称号。
为了丰富盲、聋学生课余生活,学校近年来还开设跆拳道、舞蹈、双手画、手工制作、葫芦丝、书法、聋儿诵读等近20项兴趣小组,每年参加学校兴趣活动的学生达盲、聋生总数的90%以上。聋生周羽参加踢王决世界跆拳道职业联赛常熟大奖赛,以优异成绩荣获女子少儿二组个人品势金牌。盲生葫芦丝社团已成立8年,《映山红》《彝族欢庆火把节》等节目多次在南通市音协活动及校内外大型活动中吹响。聋人舞蹈《你的爱我“听”得见》获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类一等奖。
多措并举 强师固本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崇川区劳模工作室等多个平台,创造机会、提供保障,努力打造一支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10多人次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6月下旬,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内容为粉笔字、课件制作和专业理论,盲、聋、培智三部全体青年教师参加。这次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展示的舞台,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练基本功、赛基本功、强基本功”的内涵。
特教中心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多途径、多方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至今,学校已有陈志华、叶琦、陈曦、沙莉莉、熊红梅、胡正波6位教师获历届省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学校重视师德师能培养,组织教师参加市直学校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特殊儿童评估、融合教育、融媒体技术等各类培训达430多人次,开设校级以上研讨、展示交流课36节,2人参加人教社盲校语文国家级培训讲座录制,3人获省优课评比一等奖,10人获市优课评比、技能大赛一、二等奖。3项课题被推荐为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2项获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曾承办“崇川教育大讲坛”师德师风专场活动,全区3000余名教师在7个会场同时观摩。学校2人获“感动江苏教育人物——最美特校教师、最美班主任”提名奖、10多人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市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带头人和工作骨干。班主任群体被评为市教育系统“168”爱生先进集体。
学校教科室主任邵云是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邵云工作室于2015年12月成立。工作室共有成员13人,10人来自南通特殊教育中心,3人分别来自通州、如皋及如东特殊教育学校;7人从事视障教育,6人从事听障教育;13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其中3人为研究生学历。
邵云工作室成员热爱特教事业、关心残障儿童。工作室通过读书分享、讲座沙龙、会课评课、课题研究、项目实施等方式,深入视听障儿童全人教育研究,培养中青年优秀特教教师,助推学校、区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适性发展 向阳生长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严格执行“双减”要求,规范“五项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落实“四精四必”作业规范,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配合推进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工作。协助完善市康教融合机构认定方案,做好市融合教育星级优秀学校评估认定工作。送教上门项目成功申报省特教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年内为区域内重度居家残障学生累计送教332人次,送温暖61人次;创新性地开展集体活动2次;送教老师撰写送教心得10篇;3人转衔安置到校上学。送教工作获家长好评,南通发布两次予以报道。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残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教育融入日常德育细节,助力残障孩子心中要有梦想,奋斗才有未来。团总支定期为学生团员上团课,少先队认真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你好,红领巾”“童心向党,唱支歌儿给党听”等主题活动。
特教中心重视残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南通大学心理学教授来校开展体验式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将班主任培养成心理辅导骨干,成立心理健康工作小组,每天专人定时到心理咨询室值班。学校精心打造阳光、向上、向善的“三廊四苑”,建构了以涵盖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班主任老师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和残障学生主体参与为内容的“三全一主”的安全教育模式,打造了南通市区首个交通安全情境教育基地。
以学校盲中专部同学为主组队的江苏盲人足球队,夺得过两届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并为中国盲人足球队输送过主力队员陈山勇,盲足教练团队被评为第十届感动南通·教育群体。近年来,20多名残障学生获省、市、区表彰。聋生王奕涵获评江苏省“最美中学生”;盲生葛高等3名学生获评“江苏好少年”;聋生张震宇获评南通市十佳三好标兵;盲生田洁怡获评首批“文明百佳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之星”;聋生唐诗作为南通市唯一的残障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少年先锋队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
“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个生命都有梦想,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志辉说,学校将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以慈爱的温情、精深的专业促进每个残障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奋力托举孩子们的梦想,助力他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记者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