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09
14:24
来源
南通日报
记者从“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获悉,“童声里的中国”优秀歌谣传唱展评活动即将启动,南通市各县(市、区)的广大学生将以“童声里的中国”十届获奖童谣、校园歌曲为主要内容,唱响成长歌、幸福歌、感恩歌。该活动也是通州区“童声里的中国”品牌提升行动的一项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童声里的中国”阅读推广行动于2006年创意发起,旨在运用优秀童谣、童诗、童歌等艺术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中健康成长。“童声里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就在于几个层面的阔步前行。
童谣、童诗、童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之一,距离孩子最近。可是,由于创作方面的“断代”,导致孩子们一直哼唱着“古老的歌谣”。倒不是说“古老的歌谣”失去了意义,而是说有些“古老的歌谣”因为年代久远而与时代脱节了。“童声里的中国”活动开展,激发了创作热情,让“新童谣”更好地对应了新时代,更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浇灌孩子的心田。
歌谣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这种形式是好的载体。但是,当孩子演唱“不适合孩子演唱的歌谣”的时候,就可能把“诲人不倦”变成“毁人不倦”。如今,不少孩子受到“乱屏时代”的惊扰,“有毒阅读”“口水传唱”,给孩子心灵的成长造成了困惑。例如一些孩子用稚嫩的童声,演唱着“爱你爱到骨头里”“孙悟空爱上了白骨精”,还如何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童声里的中国”,创作出的是“适合孩子的歌谣”,是依据现实情况而编写出来的,内容积极向上,纯粹而真诚,极具艺术感,这就让孩子有了对艺术的亲近感,能够在孩子心中扎根,从而促进健康心灵的枝繁叶茂。从“中国的歌声里有我,我就是那清亮的音色”这句歌词里能听出,“新童谣”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激发家国情怀,在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