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钱)助老啊,我是唐金凤。实在不好意思,俊义又到了复检的时候,日子不能再拖了。我知道你现在不做这工作了,可我还是想请你帮我个忙。8月1日上午,和我们一起去一趟海安,给俊义做个复检。如果你能帮忙的话,你帮我约一下出租车张师傅。”这是被称作“勤助老”的老人在7月31日上午接到的一通“长途求助电话”。
电话里的“勤助老”大号叫钱富元,2018年5月退休的海安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当月,这位多次获评“师德标兵”荣誉的“德艺双馨”的高中教师婉拒高薪做家教的邀请,乐意加盟入职了海安安康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回报社会”的真情做了一名线下助老员,专注上门为孤寡老人做服务的“义工”。他对退休后选择的这份工作很欣慰:退休前从事朝阳事业,退休后从事夕阳事业,完整的阳光事业成就精彩的阳光人生。他做助老员工作时很敬业,一做就是四载。四年里,他跟他的服务对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人们真情实意地尊称他叫“勤助老”。以至于他今年不做这份工作了,还有不少曾经的服务对象遇到了急事难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勤助老”,第一时间向“勤助老”打来求助电话。
打电话的唐金凤和电话里提到的“俊义”是一对苦命的夫妻。景俊义、唐金凤家住海安西部胡集北景庄村2组,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有一个聪明的儿子,景俊义又是当地出名的好瓦匠,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其儿子在25岁那年出车祸去世,这个噩耗把好端端的景俊义给震趴了,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就这样,景俊义和唐金凤成了“失独困难”户,享受政府安排的一个月每人三次一小时四次五分钟的上门助老服务。屋漏偏逢连夜雨,景俊义2020年又患上了胃癌,本可以手术治疗,可他又极不配合,只能改为服药治疗。服药治疗很麻烦,需要一个月做一次血常规等项目的检查,凭检查结果到海安人民医院开一次药,每3个月必须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唐金凤是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在人民医院寸步难行,加上景俊义又极不配合,唐金凤一个人怎么也做不了这些麻烦事。好在遇上了政府安排的服务,拥有高职称、爱心助人的“勤助老”用电动车一趟又一趟把景俊义接送到青萍医院做血液化验,再带着血液化验的结果到市人民医院开治疗胃癌的药。最麻烦的是3个月定期到人民医院复检,“勤助老”给他们联系出租车,这就是电话里所说的“你帮我约一下出租车张师傅”。“勤助老”和他们一起去海安人民医院,到了医院,出示“行程卡、健康码”、排队挂号、楼上楼下科室检查等都是我全权指挥,最难捱的是等候做CT的那段时间。景俊义长期被关在家里,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自由”了,他走东走西,无法控制,只得“勤助老”和唐金凤轮流监护。所幸这几年,景俊义检查的各项指标都在标准范围内。不过,医生叮嘱,必须3个月到医院“复诊”,防止病情反复。
“勤助老”就这样为景俊义、唐金凤两位失独困难老人真情真义服务了四年,尤其是景俊义得胃癌这几年,“勤助老”更是尽心尽力。今年,“勤助老”工作的合同到期了,鉴于种种原因,老钱不再做助老员,但好多老人都特别念叨着“勤助老”,尤其是唐金凤这个家庭。公司的第二轮服务,景俊义还在服务的对象里,公司安排了一位女助老员上门服务,那位助老员第一次上门服务就被景俊义给吓着了。无奈之下,唐金凤还是打电话向“勤助老”求助了,这就是电话里说到的“实在不好意思”。
诠释了本文开头电话内容的相关细节,读者应该知道了事件的原委。在外地办事、已经不在编的“勤助老”接到了电话,没有犹豫和推诿,迅速答应了下来,当时就电话预约了出租车“张师傅”。
8月1日早上,“勤助老”和景俊义夫妇坐张师傅的车到了市人民医院,轻车熟路地给景俊义做了一系列的“复检”,一直忙到11点。这是“勤助老”作为“安康通助老员”卸任后的一次助老,一次没有助老工单不穿助老员服装,真正意义上的助老服务。
面对人们的点赞,退休教师老钱真情地说:他教了40年的书,做了4年的助老员,从事了阳光下最美好的职业:育人与助人。他很高兴,他给社会奉献了他的才智他的爱。
(严德本 王桂华)
【已经脱密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