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籍老兵谈铁勇生前深藏功名66载,精忠报国、一心为党的感人事迹经《江海晚报》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16日,在老人儿子谈平、谈林的帮助下,记者赶赴启东市海复镇均里村四组,采访了谈铁勇的二弟滕冠球,了解到这位“上甘岭英雄”生前更多的一些感人事迹。
助弟上学,立功奖金他一分不留
当天下午,记者根据谈铁勇老人之子谈平、谈林提供的线索,赶到启东市海复镇均里村四组。
谈铁勇的二弟滕冠球带记者来到两间平房前,这是谈铁勇生前携全家返回故里时住过的地方。屋内,摆放着带着农家风味的家居和生活用品,一些物件已很有年代感了。
“当年,谈铁勇、滕冠球、张文辉三名孤儿是被收养的,原先居住在海门。他们的养父病逝后,家里的经济更加困难。于是,谈铁勇不顾养母不舍,外出谋生,并在18岁那年参军入伍。直到从部队回来探亲,家人才知道他不仅当了兵,还在外面打仗立了功……”在采访现场,帮助滕冠球老人接待我们的是他的小儿媳、今年56岁的宋美琴,她一边搬凳子让我们坐,一边介绍道。
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匆匆而过,但在如今已87岁的滕冠球心里,大哥的恩情一生难忘。
“大哥将立三等功所获得的80元奖金从部队寄回,当时,这笔钱算得上巨款了。”滕冠球将谈铁勇对家人的照顾记在心头,“他自己没能上学,用这笔钱资助我读完了初中。在他的心中,不管他走到哪里、走多远,家人永远是他的牵挂,家乡永远是他的根!”
淡泊名利,屡立战功他从来不提
谈铁勇生前不仅没和儿女提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和二弟、三弟也从不透露自己的不凡事迹,始终保持着低调做人、淡泊名利的风骨和气度。
“拿到大哥寄来的奖金后,我曾多次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一开始大哥并不想透露,被我问烦了,他才淡淡地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逮住一个美国大兵,还和战友们打了不少胜仗,立了个三等功,拿到这笔奖金。要不是我一次次催问,大哥是肯定不会和我多说这些事的!”滕冠球十分感慨。
一次次立功、一次次获奖,谈铁勇将功绩视为自己应该做的,珍惜珍视的是部队对他的培养和认可。
特别是一个个英勇无畏、亲密无间的战友的牺牲震撼了谈铁勇,他一心只想精忠报国、为党奉献!
滕冠球夫妻二人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有着渗透在骨子里的朴实。在他们眼中,如今已经去世的谈铁勇虽然当了兵、退伍后有了正式工作成了“公家的人”,但“庄稼汉”的朴实和纯真却一辈子也没有丢。
“到了地质队工作后,大哥逢年过节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带着大嫂和孩子们返乡过年。”滕冠球让老伴徐玉兰从衣橱里翻找出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物,一一指点着告诉我们,“喏,你们看,这件是他在地质队分的棉衣、那件是外套,还有衬衫……这些衣服,如今我们还在穿!这不仅是大哥留给我们的念想,更是大哥带给我们的情意啊!”
战友、故乡,他一直以来的牵挂
通过家人饱含深情的讲述,我们零距离触摸到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
“当年家庭经济状况实在是太差了,日子过得艰难。”滕冠球回忆,“大哥谈铁勇一次返乡看到我们生活不易,除了想方设法资助外,还主动提出将我和老伴生育的女儿带往湖北孝感抚育。其实,他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太好,但为了减轻我和老伴的压力,他还是担起了额外的责任。”
于是,谈平和谈林就多了个姐姐,姐姐随母姓,取名徐梅。
5年前,90岁高龄的谈铁勇携全家人回到故乡。他将珍藏的两块玉佩还有一对银镯,送给弟弟滕冠球和弟媳徐玉兰。那是他最后一次回到故乡。
谈林告诉我们,父亲离世前一直喃喃自语:“老战友来接我了,我要走了,我要回家了……”在他作别人间时,战友、家乡是他永远的挂念。
“谈铁勇是我们四乡八邻眼中的好大哥。”在采访现场,住在屋前的邻居、今年68岁的龚彩平提及她眼中的谈铁勇时赞不绝口,“他非常谦逊,每次回来,一定会给左邻右舍送些湖北带回来的特产;我们有什么难处只要他能帮的,他也一定会想方设法出手相助。如今听说他过世,大家心里特别难过,因为从此失去了一位老大哥!”
(记者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