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李勇,男,1973年出生,南通市紫琅医院高级护理员。南通市紫琅医院是一所精神病医院,李勇在那里做了30年的护理员。30年来他一如既往地把自己奉献给那些不被社会认同的人们,他曾被精神病患者打过骂过,可是他依旧全心全意热爱着他的工作。他把精神病院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这些特殊的病人当成自己的兄弟,无怨无悔,默默工作了30年。2018年李勇荣获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评为江苏民政“温暖使者”。
做为一名护理员,每天的工作辛苦而又单调:日常检查病人吃药、监督病人洗漱换衣,给长期住院的年老体弱病人喂饭,定期给病人梳头、洗澡,监督病人剪指甲;傍晚为病人洗脚、铺床、脱衣、盖被;夜深人静巡视病房时,时常帮病人拉没盖好的被子,捡蹬到地上的衣服,给易尿床的病人提个醒,为卧床的病人翻身按摩等。夜班工作的强度大,由于病区的特殊性,需要定时巡更,李勇默默的承受下来,未曾抱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些工作。不单单这些,护理员更重要的是带领精神病人进行工娱治疗,尽快恢复他们因生病而缺失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这样,病人才有重返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希望。还记得病区有一位救助站送来的流浪汉,刚到病区的时候连吃饭、穿衣、洗澡都不知道,穿着邋遢,躯体状况欠佳,又难以进行言语沟通,但通过李勇一段时间耐心的强化训练,现在,病人生活能够自理,甚至还能帮助工作人员打扫病区卫生。看到病人的变化,李勇也感到很骄傲和自豪,能够帮助精神病人恢复健康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么?
王某是病区的一名没有亲人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得不到亲情的温暧,一段时间他变得相当狂躁,不停的乱喊:“家人不要我了,我活着不如死了。”曾有几次,他都寻求自杀。李勇了解到这位病人的情况后,想办法同他接近。一次,王某借口饭菜难吃,闹着不肯吃饭。李勇端着饭碗,像哄小孩一样,蹲在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到他的嘴里。王某表面上大口大口地嚼着,很快就吃掉了一半。谁知就在李勇拿起汤匙,准备给他喂汤时,王某却张着嘴把嚼烂的饭菜吐了李勇一脸,然后还要李勇喊他爸爸。面对这位老年病人的举动,李勇没发一句怨言,默默擦洗掉脸上的饭菜,继续陪伴病人。李勇说:“我们的病人其实很可怜。”
在精神科病房护理员岗位上,李勇总是将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解决痛苦。
在长期的护理员岗位上,李勇能从病人细微的一言一行中觉察出他们的动向。一天中午,他在病房走廊巡视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位病人不在床位上,而这名患者平时一直有午睡习惯的。李勇连忙警觉的问同病房的病人,其中一个病人说他刚刚去了洗漱间,工作的直觉让李勇心理咯噔一下,一想不妙,一个箭步冲到洗漱间,快速打开房门,看到此时病人已经把床单挂到窗户上,床单已经打结,脚垫在窗台,正准备上吊。他一把就把病人拖了下来,及时制止了事故的发生,可是病人并不领情,反而对李勇是恶言相向、粗言秽语、拳脚相加,李勇虽然有所防卫,但是他的脸还是被抓破了,衣服也被撕坏了。尽管李勇当时很委屈,很无奈,但是他毫无怨言,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责任。
李勇说:“精神科工作也不全是这样沉重,看到很多重症患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还是很令人欣慰的。多了解这种疾病,多观察患者,很多时候,就能做到预判患者的行为,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实行全封闭管理,他更是24小时寸步不离,一待就是半个月,由于家属不好探视,有些患者难免心里有些波动,患者仇某是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还未满18岁,按照惯例家人每个周末都会来看他,可是疫情期间不好进入病房,仇某以为父母不要他了,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嘴里嘀咕着“没人要了,没人要了”。李勇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看仇某的任务:白天他坐在仇某的身旁耐心地讲外面的疫情情况,和他讲虽然我们不能去疫情一线,但是我们在家不出门就是在为祖国做贡献;吃饭时李勇为了让他多吃几口,就和他一起吃饭,比谁吃得多就有奖励;晚上睡觉时李勇陪在仇某的身旁,像哄自家娃一样守护在他身边,等他睡熟了睡踏实了才离开病房,回到宿舍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慢慢的,仇某的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在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李勇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他说:“医护人员都在防控一线,都在生死边缘,我这点算什么。”他还说:“在精神科,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会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也真是一种特别的感受。”
有人曾经问过他,做精神科护理员后不后悔。“这句话如果是30年前问我,我会回答,我很后悔。但是30后的今天,我会大声而自豪的回答,我不后悔!因为这就是我的责任!”李勇这样回答。